体教融合促青少年可持续发展
- 2024-09-19
在部分国家,体教融合不仅要服务于竞技人才的选拔,更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消除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壁垒”,确保学生在校内拥有参与各项体育训练的机会,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运动项目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体育发展方向转向终身体育、健康生活,重视包括运动员在内的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对体育越发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今年发布的《全球优质体育状况报告》中提出,全球2/3的中学生和超过一半的小学生没有接受每周最低限度的体育教学,同时呼吁194个会员国将其作为优先主题,并为其分配必要的时间、人力等资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推动“健康生活”等项目,支持各国将体育纳入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国家政策。体育与教育密不可分,当前,不少国家在促进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保证规模
让学生在学校平等参与体育项目
体教融合不仅要服务于竞技人才的选拔,更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消除体育与教育之间的“壁垒”,确保学生在校内拥有参与各项体育训练的机会,让广大青少年在参与运动项目过程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在美国,学校体育可分为校内体育和校外体育,确保学生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美国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明确了“具备体育素养的人应是怎样的”,强调体育教学内容与运动技能的掌握。在校内体育课程设置上,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体育课,学校会设置符合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除跑步、游泳等基础运动外,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专门训练,如橄榄球、冰球、篮球和网球等。校外体育由学生根据爱好和兴趣自主选择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课后教育管理的问题,也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
德国鼓励体育俱乐部与中小学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德国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2/3,且在足球、马术、自行车、击剑、水上项目等方面保持长期优势,这与德国以俱乐部模式培养竞技体育人才密不可分。不仅是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也以体育俱乐部为基础。数据显示,超过6成的德国中小学生会加入体育俱乐部,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包括足球、体操、网球、田径等。为培养青少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许多体育俱乐部还定期选派教练员到中小学指导学生体育训练,帮助学生学习相关体育运动技能。这种社会组织与学校部门的合作,能够让青少年从小就形成体育运动意识,进而深入认识体育项目、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日本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资质和素质。不同年级体育发展目标不同,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习简单的规则和活动方法,通过运动项目或游戏活动为学生日后成长打基础;三、四年级,要求学习了解与一些体育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动作和技能,培养学生体力;五、六年级,要求学生挑战某个项目纪录,提高学生体能。在更高年级,体育项目的训练与竞赛体系结合较紧密,但不会因为学生个子不高或体重偏轻就将其拒之门外,为体育人才早发现早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提高质量
注重提升运动员文化和竞技水平
为应对体育与教育部门人才培养方向不完全一致的问题,许多国家重视通过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联合,突破体育人才发展空间,促进体育与教育深度融合。
美国以学校为中心联合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美国基础教育阶段比较重视青少年的体育和运动技能提升,中学阶段就比较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培养。美国校际体育管理人员协会、校际田径协会等组织负责维护、加强和促进以教育为基础的体育运动,并为中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参与机会。高校重视学生运动员,常春藤盟校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会为学习美国大学体育协会认可课程的学生提供奖学金,支持学生运动员在学校继续深造,鼓励学生运动员参与高水平体育赛事。高水平学生运动员通过必要的选拔后进入国家队,有机会参加世界级赛事。美国高校和社会组织在运动员的学习与训练间找到了平衡点,保障运动员接受大学教育的权利,并且在文化学习上并没有降低学分标准和要求,使得学生运动员毕业就业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法国认为文化教育和体育训练对于培养高水平学生运动员不可或缺。法国在中小学、高等教育各学段实施“双向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模式,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联合办学,学生运动员参加体育训练的同时也必须加强文化教育。如在中学阶段,学生运动员须参加统一会考,并保持较高通过率。法国国家体育与运动学院的培训处和就业处主要负责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工作,运动员在“青少年—‘希望’运动员—‘成熟’运动员—‘杰出’运动员—退役运动员”的全过程,均能受到和同龄人同等的文化教育和相关职业培训。这种培养体制机制不仅为法国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也较好支撑了法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芬兰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将学校体育转向终身体育。在基础教育阶段,芬兰中小学保障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玩耍、社交和运动时间,为其提供亲近自然的机会。学校的体育和健康教育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成长特点,在学段间设定相互衔接的发展目标。芬兰基础教育统编大纲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作出了明确要求,强调因材施教、因地施教,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芬兰发布的《国家基础教育核心课程》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身体活动、学习基本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素质,基于不同季节和当地条件提供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等。芬兰中小学比较注重发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国家核心课程要求以发展学生的生活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能和养成良好习惯。
统筹管理
多方协作促进体育与教育紧密融合
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不单指在课程、赛事等方面的相互融合,还包括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需要明确体育和教育部门的职责,促进两者高效合作,服务全民健康教育和培养高水平运动员。
在芬兰,政府与社会共同协作促进了芬兰体育的发展。在芬兰,体育事业的政府主导部门为芬兰教育和文化部,社会主导为芬兰国家奥林匹克委员会。从政府管理的角度看,芬兰教育和文化部负责为体育创造有利条件,协调、发展体育政策。芬兰地区行政部门负责区域体育管理的任务,同时指导、支持体育设施的建设,对研究开发项目提供各项支持。芬兰教育和文化部强调人民健康的重要性,促进体育广泛发展。同时,芬兰教育和文化部为从事体育研究的机构提供资金资助。于韦斯屈莱大学、促进运动和公共卫生基金会、芬兰体育科学学会等机构为教育和文化部提供体育和健康科学方面的咨询。此外,由于芬兰的体育是社会福利的一部分,高密度的运动场地发展网络和体系化的运动员成长网络促进了全民体育发展,也为体教融合、促进更多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良好条件。
在美国,体育治理基本是社会组织主导和政府辅助治理模式。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政府不涉及教育,更不能直接涉及体育”,因此体育治理权掌握在各州和相关社会组织手中。美国体育包括业余体育、竞技体育、中小学体育、大学体育和职业体育。对于促进竞技体育发展,政府会通过免除运动员竞赛奖金收入个人所得税、发放生活补助等方式,吸引学生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国际赛事。各高校也愿意接收优秀的学生运动员来扩大学校知名度,以吸引优秀的生源和获取更多的社会资助。为推动学校体育发展,美国采取地方教育局领导、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模式,要求中小学严格遵守体育课程标准。高等教育阶段,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是较具代表性的社会组织,协会根据各高校办学规模、学术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在1000余所院校设立分会和体育联盟,各分会都有自主权和治理权。这种治理方式可以保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普遍性和可能性,并促进竞技体育高水平可持续发展。
综观世界多个国家,体育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方式不尽相同,也并非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简单合作。许多体育强国坚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以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运动技能全面发展为核心,尊重并发展学生个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与此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将体育发展方向转向终身体育、健康生活,重视包括运动员在内的青少年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来看,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联合培养方面达成一致,可以促进体教深度融合,形成教育事业和体育事业相互支撑、协同共生的发展局面。
扫下方或长按二维码加微信可协助上报
上一篇:体育与文化交融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