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体质新闻 > > 正文

浙江:学生体质弱,不全是体制的错

  • 编辑:admin
  • 2015-02-11

 省教育厅近日公布了我省2013学年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温州输送的高校新生体质在平均分与合格率上,再次列全省倒数第一。2月8日,市教育局体卫艺处有关人士表示,这与部分学校片面重视文化课教学以及学生运动不足有很大关系。他透露,今年市教育局将重点抓高中体育课质量,努力扭转部分高中学生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足的现状。(本报昨日A7版报道)

  摆事实

  温州来的大一新生体质最差,排名后50名温州普高占三分之一,闻此消息不免尴尬,进而焦虑,再联系到“再次列全省倒数第一”的处境,无疑更让人坐卧不安。其实,学生体质弱又岂止温州一地?日前,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该省部分高校2014级新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结果,男生的“软肋”依旧是引体向上,合格率仅2.9%。合格率如此之低,简直让人汗颜。一言以蔽之,但凡公布学生体质状况,恐怕没有哪个地区会乐观。

  早在2011年9月,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共同发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我国中小学生体质连续20多年的下滑趋势首次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体质下滑仍在继续。有学者忧虑地问:“现在的年轻一代,后天的发展和改造没有做好,带来一个并不理想的基因,那么这个民族的身体是一代比一代更好,还是一代比一代更差呢?”答案不言而喻。

  讲道理

  学生体质差,原因何在?不少人很自然地归咎为体制。体制是个筐,装进了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不少学校和家长唯分数是举,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甚至在一些学校取消体育课,或将体育课挪作他用。这个筐,还装进了场地不足,有的学校没有体育场,甚至连最起码的操场都逼仄得难以容身。此外,这个筐还装进了营养不良,比如有的学生餐搭配不科学,营养不充分,导致正在长身体的孩子无法吸收足够营养。

  诸如此类,确实在一些地方、一些学校存在,也确实可扯上体制,但很显然,学生体质弱,不全是体制的错。完全归咎为体制,不仅显得懒于思考,还不尽公平。有个细节是,来自温州重点高中的“学霸”们,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身体素质也名列前茅。按照一些人的理解,那些拼命学习的孩子,难免荒废了身体,应该身体堪忧,可为何一些“学霸”实现了学习与身体双丰收?据分析,温州重点高中——温州中学的学生经过中考选拔,通常都是心智发展成熟的孩子,经过学校体育老师的科学引导,合理教学更容易提高。明乎此,便不难得出结论,有了正确选拔和科学引导,孩子完全可以做到学习好、身体棒。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从古至今,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架构了德育、智育、体育三维空间。缺少一只脚,生命之鼎就无法挺立,哪怕成绩再好也难以为继。事实上,三者完全可以统一,那些身体棒的“学霸”们,堪称例证。一些家长认为,锻炼身体就会影响学习,恰恰相反,身体素质好才能更有精力学习。因此,别动辄将体质弱归咎为体制,学习再忙也能抽出时间运动,只要愿意锻炼处处是场所,至于饮食不营养更显得可笑,在富庶之地的温州还能不让孩子吃饱吃好?

  下结论

  提高学生体质,并无捷径,必须双管齐下,既需要完善体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转变观念,尤其是学生更应该意识到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别为了几个单词就不吃早饭,别为了半张试卷就不再锻炼。

  当然,考核更应该跟得上。比如,教育部去年7月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四部委还要求,体育场馆节假日应开放,学生体质挂钩学校评优,禁止学校挤占体育课……好规定如果得到不折不扣地落实,不仅学校有动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全社会也有责任为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尽把力。假以时日,学生身体素质必然不断提高,其他素质也十分可期。

扫下方或长按二维码加微信可协助上报

图片

Copyright © www.csh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网 版权所有 琼ICP备1700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