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体质新闻 > > 正文

体测成绩成升学依据 可提高学生体质?

  • 编辑:admin
  • 2014-05-27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们普遍营养较好,但体质健康状况却在不断下滑。据悉,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下滑是全球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也面临这个问题。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我国青少年运动量和体质健康状况的下降是比较严重的。近日,教育部解读了新出台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中小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办法》3个文件。根据文件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成绩将成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指标,作为高等学校学生评优评先、毕业考核或升学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目前初中的体育项目测试早已成为升学的依据,而大学的体能测试也成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下滑不是单靠增加体育或体能测试在升学、评优评先方面的影响力就可以“挽救”的。笔者在江门街头的走访中发现,大部分市民认为,要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考试能发挥一定的“杠杆”作用,但最重要的是要提倡运动健身的意识,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自己的好处。

  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参加体测

  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然而,从目前整体情况看,学校教育工作仍然是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此,教育部出台以上三个文件,有针对性地致力于提高学生体质健康,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强化体育课程和课外锻炼,并加强督促各地政府有关部门落实责任。

  根据教育部要求,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校的各年级学生,每年都要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参加相应的项目测试。测试项目包括身体形态类、身体机能类和身体素质类。其中,身体形态类的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身体机能类的项目包括肺活量等,身体素质类的项目包括跳绳、50米、坐位体前屈、1000米、800米等。项目测试的评价区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4个等级。在体质健康测试方面发生较大变化的是,以前初中、高中、大学学生耐力类测试需在长跑(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和台阶试验两项中选测一项,今后将取消台阶测试,统一为长跑。

  根据文件要求,学校要制作《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规范记录每一名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其评定等级。另外,学校要按年级、班级、性别等不同类别在校内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中小学校要将有关情况向学生家长通报。为更好地监测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教育部门将每年委托高等学校、研究机构以及有关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在各地上报测试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的研究分析。

  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教育部提出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作为学校招生重要参考。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申继亮透露,教育部准备专门将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其中包括学生的体质达标测试、体育锻炼和体育特长等情况。同时,体育课也将作为必修课,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申继亮表示,总的修订思路是体现体育课程的地位,在其他高中必修课程普遍减少要求的情况下,准备增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学分。

  现状应试教育下,体育课被“半忽视”

  近日,笔者走访了江门市区不少中小学及高等院校,发现学校目前都安排了1-2节体育课,小学的体育课比较简单,课堂上除了必修的跑步外,其他为自由活动时间;由于中考体育考试在中考中占一定比例,体育项目相对丰富,包括立定跳远、跑步、跳绳等,特别是初一、初二两个年级,学生的体育课相对自由,可自由选择运动项目;高中的体育课更加自由,除规定的田径和健康教育科目,学生可自由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高等院校体育课则是个人可根据自己喜好专修一门体育项目(如篮球、羽毛球、足球等),然后也可以选修其他项目。

  高等院校的体育项目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学生参加体育的热情度相对较高。除自由运动外,大部分中、小学由于不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对体育课有所“抵触”。然而,在所谓的“自由活动”时间里,体育老师没有严格监督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运动,在体育课上学生“偷懒”现象也比较明显。在江门某高中高二就读的小华(化名)说,体育课上,老师点名后,学生可自由活动,由于老师没有严格的规定,大部分学生继续回课室“埋头苦读”。

  特别是随着夏天的到来,学生因为怕晒、流汗等原因,更不愿意运动,尤其是女生。接受笔者询问的好几个女生,表示“怕累、怕晒”而不乐意参加体育运动。小李今年就读于江海区的一所小学六年级,体育课堂上跑步时必修课,自由活动时间里,她会和同学一起跳绳,但“现在天气炎热,跑完步都不想动了。”

  不过,在走访中,笔者也了解到一些学校由于曾经吃过亏,近年来逐渐加强体育运动锻炼。培英高中体育科组长黄海龙回忆,五六年前,由于对课改概念的混淆,忽视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质一度出现下滑,后认识到方向的错误,开始“亡羊补牢”。如今,培英高中通过30分钟大课间锻炼、第八节的课外运动、每周两节体育课等方式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达1个小时以上。

  市民纳入升学考试只是手段提升学生的运动意识才是关键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由于没有纳入升学考试(除中考以外),往往被置于“半忽视”状态,国家政策规定学生要开展体育课,大多数学校照做,然而,迫于应试教育体制,体育老师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让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学习上。

  为增强体育的重要性,中考升学考试早就纳入体育分数,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考体育考试中规定的跑步、跳绳等项目也可以“临时抱佛脚”。就读于江门二中初三的小明(化名)刚刚考完中考体育,在他的印象中,初一、初二的体育课一般为自由活动,老师教的东西比较少,一般都是同学之间自己有兴趣,就打篮球,打羽毛球等,初三因为要参加体育考试,学校也比较重视,上课就要练习考试的科目。

  而很多职场人士作为过来人,中考体育项目除了跑步以外,跳绳、扔实心球、跳远无论考得多好,练得多精,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不使用,为了备考,却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学习。市民小燕是一个喜欢运动的女孩,即使工作忙,她依旧坚持运动。她喜欢运动的原因跟高中、大学的体育老师有很大关系。她回忆,高一的体育老师除了正常教学外,还在运动中和学生“打成一片”,班上运动的氛围比较浓厚,学生课余还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各类运动。

  运动是一种兴趣,也是一种习惯。从小到大都有运动习惯的陈小姐,工作之余,每天晚上坚持锻炼身体。她认为,当运动成为一种习惯,不动反而浑身不舒服,而对于一直逃避运动的人而言,并非不适合运动,而是本身形成的“惰性”。“运动纳入升学考试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是一种手段,也能提升学校、学生、家长的重视,但只是一种手段,最根本的是要提升学生运动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对生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形成习惯。”

  江门市体育局群体科科长郑松认为,导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跟学校体育课程设置、体育设施建设、家长的重视等原因有关,体育分数纳入升学考试只能发挥“向导”作用,最重要的还是全民健身的意识要提升。

  “家长在孩子参与运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家长认为体育是在"玩",回家学习才重要,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存在偏差。”黄海龙说,另外,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追求学习成绩,也让学生把更多时间放在文化科上面。他建议,提升学生体质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学生个人、家庭、社会都认识到运动对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体质健康。

扫下方或长按二维码加微信可协助上报

图片

Copyright © www.csh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网 版权所有 琼ICP备17003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