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下降 “应试体育”提高不了学生体质
- 2014-03-20
3月18日,北京市政协发布的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报告显示,“小胖墩”和“小眼镜”数量持续攀升,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也现低龄化趋势。对此,北京市政协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科目,增加中考体育分值等建议。
(3月19日《新京报》)
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在军训时晕倒、长跑时晕倒的新闻层出不穷。如今,北京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全员体检结果显示,2012年—2013年,中小学男生肥胖检出率高达26.97%,脂肪肝、高血压等慢性病现低龄化趋势令人担忧。
在此担忧之下,专家建议增加中考体育的分值,在高考中加入体育考试项目。这出发点挺好的,但这种动辄就用考试来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笔者不敢苟同:一者,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孩子平等受教育的机会,也就是说,这个机会均等和机会公平适合于每一个人,但人的身体素质却是有差别的,如果纳入高考,先天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岂不是很吃亏?可以说,我国的高考体检这些年来越来越宽松,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教育公平,消除一些高校对身体有残疾学生的歧视,如今增加中考体育分数,以及“体育进高考”,的确有走回头路之嫌。
其二,也是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体育进高考就能增强学生体质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体育进中考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但效果如何呢?答案无需多言,以笔者的经验来看,体育一旦以分数来衡量,那么势必会走入功利之地。而在“分数定终身”的衡量标准下,体育不过是又一鸡肋罢了:标准太高,则学生很难达标;标准太低,又很可能沦为一种“表面文章”。
以成人的经验来看,学生之所以体质差就在于失去了“玩的机会”,中小学生处于爱动好动的年纪,只要给他们一定的空闲时间,就基本上不用担心他们会呆坐在书桌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但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孩子回家后,课余时间都交给了作业和各类培训班。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体育总局曾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但遗憾的是,这在很多时候根本得不到有效执行。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不管是中考提高体育分值,还是体育进高考,都不可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正如网友调侃,不管中考还是高考,体育考试都在最后那一年,其他两年怎么办呢?如果没有平时的锻炼,中小学生最后提升的只是“体育方面的应试能力”,如同竞技体育与国民体质之间的差别,泾渭分明得很。
扫下方或长按二维码加微信可协助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