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体质新闻 > > 正文

绘制青少年体育发展宏伟蓝图 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

  • 编辑:admin
  • 2017-06-08

省体育局日前印发《江苏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省体育局局长陈刚就规划的制定背景、目标任务、贯彻落实等进行了全面解读。

问: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陈 刚: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少年强则中国强,体育强则中国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体育事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为进一步推动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制定了这个规划。

首先,规划制定是建立在“十二五”期间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基础之上。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青少年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南京青奥会、南京亚青会和第十八届省运会等青少年体育文化教育活动精彩纷呈,举办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江苏分会场暨江苏省首届青少年体操节。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明显改善,为农村中小学运动场地塑胶化建设工程配置配套健身器材,公共体育设施普遍向青少年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开放取得积极进展,创建了足球、篮球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组织规模逐步扩大,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超过200个,省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超过300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取得良好创建成果。体教结合不断深化,每年召开省体教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提升。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完善。青少年训练规模平稳增长,全省常年坚持业余训练人数达2.1万以上。青少年训练网络不断健全,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等各类组织超过300个,各级各类体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格局开始形成。青少年竞赛制度进一步完善,每年举办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定期举办省运会青少年部比赛,以年度比赛为基础、以省运会为重点的省级青少年竞赛体系逐渐成熟。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扎实推进,建立运动员文化教育督导制度,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有效提升。

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积极推进。配合省教育厅,成立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20年)》,指导各市成立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办公室,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命名省级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制度和四级竞赛体系初步建立,举办江苏国际青少年足球友好邀请赛,开展校园足球训练营、嘉年华等活动;开展校园足球师资培训,举办校园足球教练员、裁判员、讲师和校外辅导员等培训,从事校园足球工作的队伍壮大。

其次,规划制定充分考虑了“十三五”期间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形势。

“十二五”时期,我省青少年体育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建设体育强省的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资源不平衡、区域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性、机制性和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还需提高,青少年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仍需培育;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还不完善;青少年体育组织作用还未充分发挥;有影响力的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和知名赛事相对缺乏;吸引社会参与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政策机制仍需创新;省运会青少年部相关政策还需完善;青少年训练质量效益、各级各类体校办学水平还需提升;体教结合机制有待深化;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还需切实加强;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竞赛体系有待完善;青少年体育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不足,人才队伍建设需大力加强。

“十三五”时期,是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取得重大进展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部署,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加快推进局省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加快体育强省建设,将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新机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足球改革、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等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将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增添新动力。信息化、网络化、智慧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为青少年体育发展提供新引擎。体育产业、体育竞赛、体育宣传及体育文化等体育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将为青少年体育发展创造新环境。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发展新形势,必须树立新理念、探索新方式、开辟新境界,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青少年体育再上新台阶。

问:规划确立了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陈 刚:规划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根本目标,把青少年体育作为落实全民健身战略、奥运战略、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完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协调发展,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丰富发展内涵,厚植发展优势,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为建设与“强富美高”新江苏相适应的体育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规划描绘了我省青少年体育“十三五”发展的蓝图。到2020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协调、完善丰富、特色鲜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更加扎实高效、多元开放、健康持续。青少年校园足球积极推进,基本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相对完整并可持续发展的青少年校园足球人口普及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双重体系。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取得重要进展,形成更加明晰和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青少年体育在全民健身和奥运争光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巩固,在体育强省、健康江苏建设中的作用更加显著。

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贯彻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青少年体育素养普遍提高,体育参与意识普遍增强,普遍掌握一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普遍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明显改善,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基本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积极创建足球、篮球等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更加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效益提升;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江苏分会场活动影响持续扩大,三大球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项目活动取得发展;青少年科学健身素养和体育健身科学水平切实提高。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更富成效。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学选材体系逐步完善,青少年运动员训练人数稳定在3万以上;青少年训练网络健全强化,三级体校训练基础更加扎实,体教融合训练模式进一步拓展,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训练能力持续提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数量力争位居全国前列,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超过300所;省运会青少年部政策进一步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更加科学,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更加完备,运动项目布局及结构更加优化;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切实加强,教育质量普遍提高。

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有力推进。配合教育部门,实现我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百千万”普及工程,加强我省青少年校园笼式足球场地建设;争取青少年足球运动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青少年校园足球四级竞赛体系;广泛开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教练员进校园、公益嘉年华等文化活动;完善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队伍建设体系;促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对外交流;扩大青少年校园足球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

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形成更加明晰和完善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青少年体育发展格局;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下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建立健全政府统筹协调的跨部门联动机制,体教融合进一步深化;青少年体育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组织成为承接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主体;青少年体育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育人才队伍规模素质进一步壮大提升。

问:规划确定了青少年体育发展的哪些任务?

陈 刚:规划确定了九大主要任务。

努力提升青少年体育素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等各种媒介,宣传科学的体育观、人才观和健康观,传播参与体育运动和拥有强健体魄的个人发展理念,积极营造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充分发挥体育育人功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体育精神,传播奥林匹克文化,增强青少年体育参与意识、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培养青少年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精神,形成爱锻炼、会锻炼、勤锻炼的良好风尚。拓展青少年体育赛事文化,根据青少年赛事特点,抓住筹备和举办省运会等重大赛事契机,利用赛事搭台、文化唱戏,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文化和交流活动。积极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推广普及运动项目文化,培养青少年锻炼兴趣和技能特长,学习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养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与教育部门共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提升行动计划”,科学布局采集样本,定期发布青少年体质监测结果,试点开展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推广活动,倡导科学健康的体育健身和生活理念。

广泛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贯彻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按照培养兴趣、养成习惯、掌握技能、增强体质的原则,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推动青少年体育活动科学化、普遍化、长效化。广泛开展参与性强、普及面广、特色鲜明的青少年体育活动,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校外体育活动。打造江苏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品牌,全力办好全国青少年“未来之星”阳光体育大会江苏分会场活动,培育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级联赛和训练营等活动,举办青少年体操节、冰雪运动展示、运动学校校园开放日等特色活动。充分利用体育启蒙、体育进校园等多种形式,推动开展校园体育项目普及活动,大力推动普及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运动项目,积极推进田径、游泳、体操等基础项目及冰雪运动、民族民间体育等特色项目,广泛开展乒乓球、羽毛球、武术等优势项目,推进青少年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积极开展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组队参加全国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国际及地区交流活动。试点开展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状况调查。

建立健全青少年体育组织网络。大力推进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争创国家示范性和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省级示范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认定管理办法,开展省级示范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创建,完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赛制度和管理人员培训制度。以创建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引领,加强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建设,修订完善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办法、继续开展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定工作,开展示范性省级传统校评定,提升示范性传统校的辐射效能,组织开展传统校竞赛活动,加强传统校师资培训。夯实地市和区县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基础,优化项目结构和学段结构比例,保障重点项目、优势项目和民族特色项目布局。支持成立省级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支持各级各体育单项协会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加大向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激发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活力。

统筹改善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积极创建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和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继续开展省级青少年足球、篮球等项目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创建工作,形成一批规模适当、经济实用、安全合理、功能配套完整的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体育设施向青少年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充分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户外营地等资源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积极推动全民健身设施增设青少年体育功能区,城市社区体育公园、多功能运动场、笼式足球场、三人制篮球场等应做好向青少年开放工作。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与农村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结合起来,改善农村青少年体育条件。切实为特殊青少年提供必要的体育场地设施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加快完善青少年训练体系。积极构建以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龙头,以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为重点,以各级各类体校为骨干,以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社会力量办训为基础的青少年训练体系。积极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进一步推进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创建工作,研究完善基层青少年训练单位管理达标办法,推动各级各类体校提升办学水平,促进长效发展。贯彻落实《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按照奥运项目规划部署,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积极发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游泳、体操、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击剑、武术、跆拳道、柔道等优势项目。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积极探索市队校办、县(市、区)队校办、联合办队等体教融合训练模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训练,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鼓励职业俱乐部建立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建设后备人才梯队。逐渐形成可持续、效益高、有特色的青少年训练发展道路。

完善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健全省、市、县三级竞赛体系。进一步深化改革省运会青少年部竞赛和评奖办法,突出项目发展重点、后备梯队建设和人才输送贡献,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体育竞赛活动和基层训练单位管理达标水平,以省运会为杠杆,构筑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高地。推进省级青少年单项体育赛事竞赛办法及管理制度改革,强化体育竞赛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和对运动训练的指导作用。精心打造省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联赛,把青少年身体素质和文化水平测试作为常规性测试内容。结合青少年训练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和运动项目规律,积极开展训练营、夏(冬)令营等形式多样、灵活的青少年赛事活动。各地要在省级竞赛活动的平台架构上,积极对接扩充,拉动区县举办更多基层赛事活动,激发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活力,进一步活跃赛事活动,构建多级联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

推进青少年训练科学发展。加强青少年体育信息化建设,完善青少年训练管理信息平台,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评估管理系统,加强数据管理运用。创新科训结合推进机制,引导科技资源向青少年训练配置,提高青少年训练科学化水平,支持科研单位和训练单位协同攻关,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训练及选材科学研究。试点科技成果向训练实践转化,提高科学选材、科学育才水平。推进科学选材工作,完善选材方法,建立健全各项目后备人才库,提高选材成功率,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开展教练员理论和实践培训,引导教练员不断加强学习、研究总结,进一步提升教练员队伍科学素养。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3号)各项要求,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健全公办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文化教育制度,确保适龄青少年接受完整的系统的文化教育,保证运动员文化学习时数。落实教育部门向公办体育运动学校选派主管教学副校长和优秀文化课教师制度。推动落实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体育运动学校享受教育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吸纳当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联办、共建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推进公办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专项督导制度,定期督导检查体育运动学校文化教育情况。建立青少年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制度,合理安排青少年运动员比赛训练时间。进一步畅通学生运动员升学渠道,优化体育类对口单招措施,建立运动员专转本政策,多措并举,学训并重。

大力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配合教育部门,落实《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纲要(2015—2020年)》,开展青少年足球校外活动中心创建,推进校园笼式足球场地器材配置,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的足球场馆设施;完善省、市、县、校四级联赛制度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级竞赛体系,分层次组织实施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园足球比赛,打造“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品牌;强化青少年校园足球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高水平校园足球指导员与精英教练员队伍建设,分级分类开展人才培训;鼓励支持举办青少年校园足球国际邀请赛,积极开展对外交流访问;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文化活动,培养青少年足球运动兴趣,提高校园足球普及程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媒介,加强校园足球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问:为规划实施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陈 刚:加强组织领导。规划要求把发展青少年体育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加强政府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纳入各地政府“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日程,形成部门联动落实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完善体教融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深化体教融合工作机制,形成强大合力。各地体育部门要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在体育事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工作统筹和组织领导,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加强政策保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体育、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理,提高青少年体育工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严格落实法律法规有关青少年体育法定职责,保障青少年法定权益。加快制定和完善青少年体育相关政策,落实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推动完善青少年竞赛制度、培训制度、文化教育制度和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推进青少年体育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加大投入力度。各地要建立稳定的青少年体育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和增长机制,各地体育部门应当将青少年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经费需求,完善资金使用监管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和青少年校园足球等重大项目的经费投入。推动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建立多元化青少年体育发展资金筹集机制,拓宽筹集渠道,优化投入结构,引导社会力量捐助、捐赠和出资兴办青少年体育事业。
 

加强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体育人才队伍培养体系。加强教练员、体育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各类人才培训,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健全培训制度,优化培训结构,丰富培训内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充分调动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社团俱乐部和企业等各类力量,利用多样化教育资源开展青少年人才培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专业组织,推进建设智库型青少年体育研究基地。促进人才队伍间的业务交流和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提升理念素养和业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青少年)上岗服务制度,建设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队伍。

营造良好氛围。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强化党风廉洁建设,牢固践行“三严三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建工作贯穿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全过程,为青少年体育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积极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发展活力,依法引导社会资源进入青少年体育领域,鼓励社会力量支持青少年体育发展。充分利用各类媒体,运用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青少年体育,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青少年体育的良好氛围

扫下方或长按二维码加微信可协助上报

图片

Copyright © www.csh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网 版权所有 琼ICP备17003055